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 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 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和数字经济引领战略,加大软件名城品 牌建设力度,提升中国软件名城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持续 拓展软件产业规模厚度、创新深度、应用力度、空间广度。到 2025 年,打造成为产业实力领先、创新活力迸发、应用赋能多元、产业 生态繁荣的中国软件名城标杆城市。
——产业实力持续壮大。软件业务收入突破 6000 亿元,行业企业纳统数量超过 3600 家,从业人员超过 35 万人。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攻克一批 “卡脖子”技术,培育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 100 家以上、首版次高端软件 800 个以上、数据 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 (DCMM) 等资质认证 2000 个以上,获批一批 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项目。
——融合赋能持续深化。关键软件在航天、船舶、电力、交通等重大工程领域深度应用,在 20 个以上应用场景形成 500 个以上 的应用示范。
——产业生态不断优化。培育省级及以上软件名园 5 家以上,上市企业 30 家以上,国家级和省级重点软件企业 100 家以上,信 创产业规模超过 1500 亿元,引进和培育一批头部企业和高层次人才。
二、主要任务
( 一 ) 产业创新体系强化行动
1.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创建软件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开展软 件专利申请和软件著作权登记,申报省级首版次高端软件,提高软 件产品竞争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提高软件开发和 数据管理水平,对通过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 (DCMM) 、软件能 力成熟度评估 (CSMM) 、信息技术服务标准 ( ITSS) 等资质认证的 企业按照政策给予奖励。到 2025 年,软件专利申请和软件著作权 登记数平均增速超过 20%。
2.完善协同创新体系。优化提升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合作机制,加快 “卡脖子”领域技术突破。支持企业间协同开展基础 软件、工业软件等领域基础理论、核心算法和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 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支持企业联合生态伙伴组建共同体,争取国 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对获批国家协同攻关专项的企业给予配 套支持。到 2025 年,攻克一批核心技术,谋划国家智能设计创新中心山东分中心等一批项目,获批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项目 数量全省领先。
3.支持技术开源开放。加快提升 “双创”和 “孵化器”产业发展生态。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开源基金会等开源组织,加大参与力度 和研发投入,深度参与开源社区治理。依托中国开放原子基金会, 鼓励企业、机构共同建设自主开源社区,探索完善各方联动的运营 模式和可行的商业化路径。支持骨干企业面向大数据、云计算、人 工智能、 自动驾驶、区块链等领域需求,谋划部署基础性、前瞻性 开源项目,推进开源工业软件研究院项目落地。引导企业在确保合 规的前提下,加大国际开源社区参与力度和研发投入,提升核心技 术水平和贡献度,加快形成自主演进能力。引进和培育国内知名商 业开源企业。到 2025 年,在数据库、工业软件等领域培育一批开 源项目。
(二) 产业链供给水平提升行动
4.聚力攻坚基础软件。支持浪潮、中创、瀚高、中孚等企业发挥技术优势,加大研发力度,进一步提升中间件、数据库、信息安 全、工具软件产品竞争力。支持云数据中心操作系统研发应用;加 快工作流中间件、应用服务器软件、企业服务总线、消息中间件等 高性能、高可靠的中间件关键产品及构件研发;推动关系型数据库、 分析型数据库、联机事务处理过程(OLTP)数据库等数据库产品研发 和推广;发展零信任安全防护软件、公共安全和网络安全软件、信 创安全软件、保密业务软件、电子签章等信息安全软件;推动云原生开发平台、低代码开发平台等工具软件发展。到 2025 年, 中间 件、数据库、信息安全软件国内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
5.突破发展工业软件。支持华天软件、浪潮、概伦电子等企业
提升体系化服务能力。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产品生命周 期管理 (PLM) 、电子设计自动化 (EDA) 等产品研发设计类软件。 提高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 等业务管理类软件产业化能力。发展制造执行系统 (MES) 、可编 程逻辑控制器 (PLC) 、分布式控制系统 (DCS) 等生产控制类软件。 面向钢铁、汽车、数控机床、能源等领域需求,发展行业专用工业 软件。推动行业通用、企业专用的工业APP 发展。到 2025 年,建 成国内知名的工业软件基地,云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电子设 计自动化 (EDA) 应用量居国内前列,企业资源计划 (ERP) 集团企 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国内首位。
6.协同攻关应用软件。面向重点行业领域需求,支持浪潮、中创、金现代、山大地纬、众阳健康、普联软件、欧玛软件等企业做 优电子政务软件、通信软件、税务软件、电力软件、医疗医保软件、 交通软件、石化软件、教育软件、金融保险软件、仓储物流软件等 行业应用软件。支持行业应用企业联合软件企业,协同研发行业专 用软件产品,打造行业体系化产品和系统化解决方案。到 2025 年, 在政务、金融、教育、医疗、交通等细分领域应用市场占有率国内 前列。
7.培育壮大新兴平台软件。支持浪潮、开创等企业培育数据中台、数据智能平台、数据中心管理平台等大数据软件,发展公有云、 行业专有云、区域混合云平台、边缘计算平台、容器云平台等云计 算软件。支持华为、百度、神思等企业提升人工智能计算平台、算 法工具平台、认知计算服务平台等人工智能软件。支持浪潮、未来 网络、山东区块链研究院等企业和机构壮大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 元宇宙平台、区块链底层开发平台。支持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超 算中心、山东大学等科研机构布局第六代移动通信 ( 6G) 、量子信 息、北斗导航、卫星互联网、超算互联网、类脑智能等前沿领域软 件技术研发。到 2025 年,形成一批全省领先、国内知名的特色软 件技术和产品。
8.加速提升嵌入式软件。面向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精品钢与先进材料四大主导 产业需求,支持二机床、电工电气、齐鲁制药、邦德激光等企业突 破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数据库核心技术,研发嵌入式相关应用 软件,提升整机产品的软件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到 2025 年,工 业母机、电力设备、激光切割机等装备的嵌入式系统软件水平行业 领先。
9.加快发展信息技术服务。支持浪潮、政通等企业发展信息技术咨询设计、信息系统集成实施服务和运行维护服务,提升系统开 发、集成服务和运维保障水平。支持健康医疗大数据、世纪开元等 企业培育数据服务、云服务、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工业互联网 平台服务,提高重点行业和领域专业化信息技术服务能力。支持华翼微、高云半导体等企业持续巩固在通信芯片研发、国产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FPGA) 芯片研发、加解密芯片研发和设计服务领域基础 优势。到 2025 年,信息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规模总量 占软件收入比重超过 65%。
(三) 融合应用赋能深化行动
10.推进重大工程软件应用。深入推进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软件在数字济南建设中的应用,提升系统开发、集成服务 和运维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工业软件在工业母机、机器人、航天、 船舶、铁路、电力、能源等重大工程中的应用,提高自主可控能力。 全面推动各类软件在制造业细分领域中的应用,打造软件定义、数 据驱动、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主导的新型制造业体系。到 2025 年,关键软件在重大工程领域深度应用,软件应用试点示范行业覆 盖度持续提升。
11.推动行业应用场景开放。深化 “软件定义”作用,推动工
业、农业、建筑业、物流业等行业进一步开放应用场景,每年发布 一批应用场景,评选一批优秀应用案例,不断拓展软件在数字农业、 智能制造、智能建造、智慧物流等行业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鼓励软 件在市政公共服务、城市空间运营、社区治理等城市服务领域深度 应用,提高城市服务智慧化水平。到 2025 年,形成一批可复制、 可推广的优秀解决方案。
( 四 ) 产业生态体系构建行动
12.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支持企业争创行业领军企业,培育更多企业进入 “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软件与信息技术 服务综合竞争力百强”“互联网企业 100 强”等名单。支持“四上” 企业软件业务独立纳统和优化重组,壮大细分领域软件企业发展能 级,培育骨干软件企业。推动软件业中小企业走创新型发展和 “专 精特新”发展道路。面向有实力的软件企业、高成长性软件企业开 展梯队化上市服务,促进软件企业和社会资本的有效对接。鼓励大 企业向中小企业提供开发环境和科研基础设施,推动大中小企业深 度协同。到 2025 年,培育亿元级企业 100 家以上,创新型和 “专 精特新”中小企业 1000 家以上,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 生态。
13.加快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持续巩固 “多园多基地”的软件产业空间布局,形成综合型、特色型和市级软件园区优势互补、梯 次发展格局。提升信息技术服务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能 级,创建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软件和信息服务) 。支持济南 高新区优化共建机制,加快算谷浪潮科技园、算谷产业园、国家大 数据产业基地等核心载体建设;支持齐鲁软件园提档升级,争创中 国软件名园,打造一流软件名园。支持明湖国际信创产业园、山东 数字经济产业园、长清软件园等园区规模化、特色化发展,争创省 级软件名园。支持各区县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和优势,聚焦大数据、 云计算、信创、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 区块链等重点领域,利用现有楼宇或新建产业载体打造市级软件园 区。到 2025 年,新增市级及以上软件产业集聚区 10 个以上。
14.支持信创产业链式发展。发挥浪潮、超越等整机企业带动
作用,围绕政务、金融、教育、能源、交通、环保等重点领域需求, 实施信创产品应用示范工程,引育操作系统、流式版式软件企业, 完善整机、中间件、数据库、流版签软件等产业链环节,实现全产 业链自主可控。发挥信创工委会和适配中心作用,开展攻关、适配 和推广工作。完善提升信创集群省级 “十强”产业 “雁阵型”集群 发展能级,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信创) 。到 2025 年,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信创产业集聚高地。
15.加强软件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行业联盟参与国际国内标准、行业标准制定工作,提升行业话语 权。建设一批软件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共性技术研发、产 品检验检测、投融资、知识产权保护等综合性、专业化公共服务。 支持第三方标准技术服务机构发展,推动建设技术标准公共服务平 台。推动软件行业协会、产业联盟、专家智库等社会组织加强自身 建设,提升服务支撑能力。
16.培育集聚软件人才。加快国家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打造大型工业软件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关键技术研究基地和校 企融合创新基地。突出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制定专项人才政策,评 选一批软件产业领军人才、泉城优秀企业家人才、重点企业骨干软 件人才,引进一批行业优秀人才。支持软件行业产教联盟等打造软 件行业实训基地,开展软件人才 “订单式”培养和定向培训。创新 软件专业课程培训体系,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探索专业性人才培养。发挥高校、园区和龙头企业作用,支持软件人才创新创业,打造育 人留人的 “双创”发展生态。
三、保障措施
( 一 ) 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实施产业链 “双链长制”,落细落实各区县 (功能区) 和园区的属地主体责任,形成推动软件名城提 档升级的强大合力。鼓励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加快发展,充分发挥 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产业智库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完 善软件业运行监测体系建设,强化行业运行监测和考核评价。
(二) 强化政策支持。贯彻落实国家软件产业税收优惠政策。
进一步提升完善市级支持政策,加强政策的宣贯和落实,有效激发 市场活力和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加强信创产品和首版次高端软件的 宣传推广,推动在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重点行业、市属 国资企业试点应用。积极培育“双创”和“孵化器”产业发展生态, 进一步加大基金对软件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三) 营造发展氛围。持续开展“软件名城看济南”和“七名”工程系列品牌创建活动,加大名城、名园、名企、名品、名人、名 院、名展的推介宣传力度,提升软件名城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围绕 重点行业领域需求开展供需对接,提升产业合作水平。支持企事业 单位、集群促进机构、行业协会等主办或承办软件领域的会议、展 览、大赛等活动,按照活动规模,给予一定资金补助。